0
68
24366
2026年研究生考试已于10月16日开启报名。近年来,为考研考公而设立的自习室日渐增多。连日来,记者走进南昌市多个考研自习室,记录考生们为“上岸”而战的日与夜。
一排排书桌整齐排列,每个隔断里都堆满复习资料,俯身其间的,是一个个埋头苦读的身影。位于南昌经开区蛟桥街道上风景村——梅岭山区深处的一个自然村,因聚集了多家提供食宿的考研自习室,渐渐被人称为“考研村”。
“今年暑假开始,陆续有200多名备考生来到这里。”他们中多数是为了备战2026年研究生考试,也有人目标指向公务员或事业编。来此之前,有人考研失利,有人辞去稳定工作,还有人已经结婚成家。
一家自习室的经营者介绍,他们为备考生提供单人床、书桌、日常餐食以及一处远离城市喧嚣的学习空间。“来到这里,意味着与过去的生活短暂告别。”早上8时进入自习室,晚上12时回到宿舍,除了午休和晚饭后短暂的放松,考生们每天在格子间度过十几个小时,与教材和习题为伴。
“追光的人,终会光芒万丈”“终会上岸,拿到梦想的offer”……每间自习室都设有“心愿墙”,便利贴上写满滚烫的理想。有考生卸载了社交软件,坦言“备考需要孤独”。也有考生表示,在自习室,他们重新感受到一种集体的温暖。大家同吃同住、同室学习,“因为目标一致,连感受也是相通的。”
在南昌青山湖大道一家独栋备考中心,工作人员龚羽欣告诉记者,除了食宿与学习空间,他们还提供“管家式”服务,包括每日考勤、单词打卡,甚至每月模拟考试。
龚羽欣观察到,考生初来时大多只有一个执念——“上岸”。“二战”“三战”者不在少数,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如愿。“每年12月考生离开时,我会和他们交流考试情况或未来计划。”她发现,经过半年乃至一年的备考,很多人的状态已与初来时大不相同。“即便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或岗位,他们大多对未来方向更清晰,也并不后悔这段全力以赴的时光。”
“考研和考公并不是‘上岸’的唯一方式。重要的是,希望他们在备考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,并有所收获。”龚羽欣说。
大江新闻 全媒体记者 王祺 吴轶曌 摄影报道
'未登录'